首頁>新聞中心>官網新聞

官網新聞
文章附圖

2023年10月29日,由中國致公黨廣州市委副主委,廣州市僑聯副主席、廣州市人大常委、廣州市企業聯合會、廣州工業經濟聯合會、廣州市企業家協會會長王澤新,帶領致公黨廣州市委社會服務工作委、致公黨企業發展促進會及致公英才班成員,在致公黨博羅支部主委,博羅縣政協副主席林曉立的陪同下,共同參觀調研了廣東潮新科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廣東省目前唯一的一家印刷版材生產制造型企業,潮新科在印刷行業深耕了近3...

文章附圖

作為廣東潮新科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工會組織,我們一直都在努力履行我們的職責,為員工提供服務,關愛員工的健康和福利。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價值觀,致力于為廣大職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通過今天的體檢活動,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夠及時了解自身身體狀況,保持健康,更是我們工會落實公司管理理念和價值觀的一個重要舉措。這次免費體檢不僅是我們工會履行職責的一部分,更是為員工提供關愛的具體行動。我們...

文章附圖

廣東潮新科受邀參加“中國-東盟出版印刷交流合作論壇”響應“一帶一路”   潮新科出海結碩果 5月27日,中國-東盟出版印刷交流合作論壇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成功舉辦。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張建春、對外推廣局局長吳旭、駐馬大使歐陽玉靖、國家新聞出版署相關領導,馬來西亞總理對華特使,旅游、藝術和文化部部長張慶信等中馬兩國有關領導出席了論壇并發表演講,為東盟各國印企搭臺鋪路,促進各國印刷技術融合交流發展。...

文章附圖

2023年4月11日至15日,我們很榮幸參加了在東莞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廣東)國際印刷技術展,并在展會中展示了我們公司的最新技術和產品。這次展會是在疫情開放后的國際展覽會,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客商參加。我們的專業團隊為觀展客戶提供了詳細的介紹和咨詢服務。由于我們的技術和產品在印刷行業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口碑,客商紛紛表示對我們產品的質量和創新性非常贊賞,并對我們的服務態度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展會期...

文章附圖

廣東潮新科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自2018年底正式投產,歷經疫情三年,經歷跌宕起伏,發展四年以來,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穩步發展,完成了各項生產銷售任務,公司各項指標正呈穩步增長趨勢。公司的發展,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和團結協作,同時也體現了公司”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價值觀。   工會組織在員工的工作,生活和企業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成立工會組織是一個企業政治、經濟生活中...

上一頁 1 2 3
...
下一頁

工程機械行業兼并購的資本之舞

2017-01-07 00:00瀏覽數:203 
文章附圖

  隨著市場的演進,企業資本運作成為了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兼并購又成為最重要的途徑,大型企業通過對其他企業的兼并,實現規模的擴大和銷售額的增長。數據表明,資本的運作與全球經濟的發展呈現正相關關系,在互聯網危機后,全球兼并購所涉及的金額呈現明顯的下降,但是隨著經濟的逐步發展,兼并購總金額又逐漸回升,直至次貸危機的發生,又使得這一趨勢呈現下降。但是可以預見,在全球經濟緩慢回升的過程中,兼并購的步伐將重新加大。
  全球工業行業兼并購分析
  工業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行業之一,雖然工業行業的兼并購一樣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受經濟的影響特征并不特別明顯,而且在2007年達到了一個高峰,總金額達到3 500億美元,為歷史新高。在本次次貸危機發生后,工業方面的兼并購雖然金額出現下降,但是占所有兼并購的比例卻有所提升,接近12%,為歷史最高水平。
  顯然,兼并購越來越受到工業企業的重視,而且企業開展兼并購的速度正在加快,這說明規模化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在進行行業分析時,有一個很重要的維度是市場集中度,即成熟的行業和市場中,行業的前三名一般占有市場份額的70%~80%(這種平衡的打破,需要創新的出現,或者是新的革命性的技術,或者是需求的新變化)。2009年全球工程機械前六名企業已經占據了銷售額的54%。未來參與競爭的企業必須通過規模的優勢逐漸爭取靠前的席位,從而獲得穩定的收入和利潤,而要成為最后的贏家,兼并購已經成為企業最后勝出的必然選擇之一。
  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兼并購歷程
  工程機械行業在國內僅發展50年時間,目前各產品的市場基本處于發展階段,包括裝載機、挖掘機和壓路機等。這些產品領域雖然出現了一定規模的企業,但整個市場仍然處于不穩定狀態,還有進一步整合或者變化的趨勢。雖然通過人口紅利的要素和國家對產業的支持政策的帶動,國內企業在進口替代上展現了一定的優勢,但未來人口紅利的消失和市場的進一步放開,將使得競爭更為復雜。
  縱觀國內企業的發展歷程,兼并購的頻率并不高,很多工程機械企業都是國有性質,在身份置換和國退民進的帶動下,出現了很多民營企業,也給予了很多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外資紛紛通過合資或者并購的方式進入中國,在這樣的形勢下,國內市場出現了更多的變化。
  目前國內企業在兼并購上還處于起步階段,下面以三一和合叉為例加以說明。
  三一幾乎不涉足并購。2003年,三一集團收購邵陽汽車廠成立三一汽車公司,進入大型客車行業,收購華源凱馬湖南汽車制造公司,并組建三一湖南汽車,產品涉及重卡、客車、汽車起重機,隨后幾無并購消息傳出。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說:“三一集團主要考慮自主發展,所以我們沒搞過并購,可以說是基本沒搞過。”
  安徽合叉作為國內叉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僅在1996年上市前后開展了3項并購,收購了安慶車橋廠、蚌埠液力機械廠和寶雞叉車四廠,此后基本沒有開展過資本運作。2009年其年報顯示貨幣資金達到6億元,應收賬款3.5億元,占其營業收入的1/3,顯然,其資本利用效率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如果仔細看這兩家企業的并購年份,會發現都與其上市時間相當,這是因為上市公司進行IPO操作時,會進行上市前重組,以創造一家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管理良好和具有增長潛力的公司,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消除同業競爭,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些收購都發生在該公司所在地附近了。
  對全球上市公司的調查結果表明,那些只專注于一類產品的市場領先者,其生存率較低,這些企業或者拓寬了產品線成為大型企業,或者被大型企業所兼并。如果國內企業希望在行業有所建樹,那么規范化和集團化已經成為了必然。產品的多元化和產業鏈的擴展,不依靠資本手段,很難有較大的突破。
  應該說,國內企業在公司發展、行業競爭的層面將兼并購列為主要手段的還不多,即使當年被稱為資本代表的德隆,也在定位時將自己列為產業發展型公司,而不是資本投資型公司。以發展基礎產業為思路的運營模式固然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但是否是目前市場情況下最佳的發展模式這一問題仍值得思考。
  柳工集團和中聯重科在此方面成為了國內同行的先驅。在十二五的發展規劃中,柳工集團著重于兼并購,在行業中尋找值得收購的對象,并已經將鴻得利、金泰收入囊中,擴展產品系列,如果財務杠桿的運用合理,那么接下來的平臺和資源整合將使得柳工集團獲得更強的競爭力。而中聯收購CIFA,在今天看來,也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自由容器
自由容器